航拍保|8月国新办发布会揭秘:民用无人机成经济增长新势力!

Section image

9月15日,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8月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发布会,国家统计局副局长付凌晖在介绍经济运行态势时,多次提及民用无人机等“新质生产力代表”的亮眼表现——1-8月全国民用无人机产量同比增长53.7%,8月单月产量更是保持较快增长,成为国民经济“稳中有进”“转型升级”的重要注脚

Section image

作为低空经济的核心载体,民用无人机的高增速不仅是单一产业的突破,更折射出我国经济结构优化、动能转换的深层逻辑。

1、从国新办发布会看民用无人机的“增长硬实

在此次发布会上,民用无人机多次出现在“新动能培育”相关表述中,成为衡量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标:

产量增速领跑新产业:1-8月,全国工业机器人、民用无人机产量分别同比增长29.9%和53.7%,民用无人机增速远超工业机器人,成为“智能制造+低空应用”领域的“增速黑马”;

契合高质量发展方向:付凌晖在解读“转型升级持续、创新引领突出”时提到,“工业机器人、机器人减速器、民用无人机等新产品产量保持较快增长”,明确民用无人机是“人工智能+”行动、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落地场景,与装备制造业、高技术制造业的快速增长形成呼应(8月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.1%、高技术制造业增长9.3%)。

值得注意的是,民用无人机的增长并非孤立现象——它与新能源汽车(8月产量增长22.7%)、集成电路(8月制造增加值增长23.5%)等产业共同构成“新质生产力矩阵”。

2、民用无人机“高增量”背后的三重关键

1-8月53.7%的增速,绝非简单的“产业扩张”,而是对应国新办发布会强调的“稳增长、促转型、强循环”三大核心目标,其意义可从三个层面拆

●对经济增长:拉动“产业链+消费端”双循环

从产业链看,民用无人机的生产涉及芯片、传感器、电池、复合材料等上游领域,其高增长直接带动相关制造业需求——比如8月“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产量增长44.2%”,无人机用锂电池正是重要需求来源之一;从消费端看,消费级无人机推动“文旅+数字消费”融合(如无人机灯光秀、航拍直播),工业级无人机则助力农业、物流等行业降本增效,间接释放居民消费能力,契合发布会提到的“服务零售额增长5.1%”“内需持续扩大”趋势。

●对产业转型:助力“新质生产力”落地

发布会中强调“创新引领作用突出,数字化赋能加快”,而民用无人机正是“人工智能+智能制造+低空应用”的融合载体:一方面,无人机的自主飞行、智能避障依赖AI算法,带动“智能车载设备制造、电子元器件制造”等行业增长(8月增加值分别增长17.7%、13.1%);另一方面,无人机与新能源、数字经济的结合(如新能源动力无人机、无人机物流数字化平台),推动产业从“传统制造”向“高端智造”升级,与“高技术制造业增长9.3%”“装备制造业增长8.1%”形成共振。

●对区域与行业:填补“低空服务空白”

在乡村振兴领域,无人机植保解决了“农村劳动力不足”问题,推动农业现代化;在物流领域,无人机短途配送打通了“农村最后一公里”,助力“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4.6%”;在应急救援、电力巡检等领域,无人机替代人工完成高危作业,提升公共服务效率。

这些应用场景恰好填补了传统服务的“空白地带”,与发布会提到的“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,做强国内大循环”形成呼应。

3、低空经济+无人机未来还有多少空

从国新办发布会传递的信号来看,民用无人机的高增长并非“短期脉冲”,而是“长期趋势”:一方面,“人工智能+”行动、设备更新政策将持续为无人机产业注入动力;另一方面,随着低空交通管理政策逐步完善,“低空物流”“城市空中交通(UAM)”等新场景将逐步落地,进一步打开市场空间。

我国经济“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”,而民用无人机作为低空经济的“先行军”,其53.7%的增速既是当下经济稳中有进的“证明”,更是未来高质量发展的“伏笔”——当更多无人机飞向田间地头、城市低空,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产业的崛起,更是中国经济“向新而生”的活力。

Section image
Section im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