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无人机喷洒农药助力智慧农业,但其安全隐患不容忽视。近日,江苏宿迁经开区法院审结一起无人机失控致人受伤案件。
具体情况为江苏宿迁一架植保无人机返航时因电量不足失控,撞伤添肥加药的雇工胡某致其十级伤残。最终法院判定飞控员王某担70%责任,保险代赔5.8万、个人另赔0.5万,雇主农业公司因管理疏漏担15%责任赔1.3万,胡某因未注意自身安全担15%责任。

2020年以来无人机伤人事件频发
近年来,植保无人机在农田应用日益广泛,但其安全问题也逐渐凸显。据不完全统计,自2020年8月至2025年7月,全国有公开记录的植保无人机伤人事件达15起,涉及江苏、江西、四川、天津等10个省(区、市)。

从具体情形来看,事件多集中在无人机返航或降落时撞击行人,这类情况占总数的60%;造成的后果包括2人死亡、12人伤残(均为十级及以上)。
植保无人机伤人典型案例
- 2021年3月,江苏南通一名农妇在田间被邻近农场的无人机刮伤右手,两次手术后鉴定为十级伤残,最终由保险公司赔偿13万余元;
- 2022年,四川内江一农民在田间被故障坠落的无人机砸伤,鉴定为十级伤残;
- 江西鹰潭一男子在驾驶三轮车时与无人机相遇,导致左足截肢;
- 2022年7月,江苏淮安一骑行村民被正在降落的无人机砸中,导致颅脑和眼部多处伤残,经法院判决,获保险公司赔偿20万元,操作人及农场共同赔偿10万余元。


这些事故不仅给个人和家庭带来了巨大损失,也对整个植保无人机行业的声誉造成了负面影响,引发了社会各界对其安全性的广泛关注与担忧。
值得注意的是,部分操作人员缺乏资质、忽视安全规范,是导致事故的重要原因。2024年1月实施的《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》不仅进一步强化了对无人机及操控者的分类管理和行为规范,还明确要求无人机操作者必须依法投保第三方责任险,以确保在发生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时能够提供必要的经济保障。上述多起案例中,保险赔偿均在事故善后中发挥了关键作用,有效保障了受害者的权益并分担了操作主体的经济风险。
植保无人机必须依法投保责任保险!
根据2024年1月1日正式施行的《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》第二章第十二条规定,小型、中型及大型无人机需强制购买无人机责任险,未按法律要求投保的,民用航空管理部门将依法责令改正,并处以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;若情节严重,从事飞行活动的单位还可能被责令停业整顿,直至吊销运营合格证。
目前市面上常见的植保无人机都属于小型无人机,必须依规配置无人机责任险!
针对飞手的保障需求,【航拍保|无人机责任险】可提供全面风险覆盖,核心保障内容包括:
- 第三者人身伤害相关损失:如因无人机飞行导致第三者受伤产生的医疗费,以及根据具体规定核算的营养费、交通费等;
- 第三者财产损失:如因无人机飞行造成第三者财产损坏产生的维修费等。
该保险可有效为飞手规避飞行过程中的第三方责任风险,为合规飞行提供坚实保障。
无人机不慎砸到人后果难以想象,人员伤亡赔偿数额巨大!足额投保无人机责任险尤为重要!无人机条例规定要求小型无人机必须依法投保责任保险,否则将面临罚款。这可以说是将无人机保险变成了小型无人机的强制险制度,以确保无人机操作的安全和保障第三方利益。
【航拍保】可以单独配置【第三方责任险】,植保无人机体型大,若不慎伤人往往都很严重,比起消费级无人机,小型无人机需要更高三责保额。
【航拍保|无人机第三方责任险】有10w-100w保额可选,也可以短期投保,植保无人机作业时间相对集中,有飞友觉得购买一年份保险不太划算,保叔建议在农忙季单独购买一个月三责险,保费便宜且性价比高,这也是大部分飞友的绝佳选择。



植保无人机伤人事件已发生多起,保叔提醒飞手们一定要注意无人机安全飞行问题,希望通过这起事件让各位植保机飞友引以为戒,一定要持证操作、安全飞行!植保无人机安全作业指南
1、起飞前应确认摇杆模式,避免摇杆模式错误。
2、起飞前确认遥控与电池电量充足,避免遥控器电量过低而失控。
3、绝对禁止操作植保无人机飞行至人员上方。4
4、作业区域有可能存在农户拔草、检查等情况,在作业前应清空作业区域。
5、人员与作业中的植保无人机时刻保持 5 米以上安全距离。
6、植保无人机在地面螺旋桨完全停转之后才可靠近。
7、注意观察周边的电线杆、斜拉索、高压线,避免产生撞击。

